授课专家学者
(排名按拼音顺序,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
- 史玉回(详细介绍)
- 谭营(详细介绍)
- 段海滨(详细介绍)
- 莫宏伟(详细介绍)
- 郭一楠(详细介绍)
史玉回教授是智能计算机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他先后在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地从事研究工作,在美国期间,曾与粒子群优化算法创始人James Kenney和Russell Eberhart合作在《IEEE Trans. EC》等权威期刊发表过多篇奠基性学术论文,是英文专著《群体智能》和《计算智能:从概念到实现》的作者之一。史玉回教授同时还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warm Intelligence Research杂志主编,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杂志副主编和Journal of Swarm Intelligence杂志编委;IEEE计算智能协会演化计算委员会副主席,IEEE计算智能协会Task Force on Swarm Intelligence主席,IEEE南京分部副主席,IEEE计算智能协会南京分会主席;以及多个知名国际会议的主席。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计算智能实验室主任。担任国际群体智能会议(ICSI)大会主席,国际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国际会议主席,ISNN2008程序会员会主席。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 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 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 项。2006年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资格。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warm Intelligence Research副编辑,IES Journal B, Intelligent Devices and Systems副编辑,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Knowledge Based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System,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Systems Biology和Applied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s编委。同时担任多个出版物和期刊的编辑和客座编辑,包括Springer LNCS, Softcompuing, Information Scienc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the Computer Journal,等等。已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共300余篇。他是IEEE和ACM的高级会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二级岗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智能无人飞行系统先进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群体智能无人系统方向带头人,中国科协第六批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科协/教育部英才计划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基于仿生智能的无人机自主控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课题,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预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在NSR、Research、AIAA J Guid Conctrol Dnam、IEEE Trans等发表SCI论文90余篇,行业标准1部,学术专著:《无人机空中加油自主控制》(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基于群体智能的无人机集群自主控制》(科学出版基金项目)、《仿鹰眼视觉及应用》、《鸽群优化》等,教材:《仿生智能计算》。
莫宏伟教授于2005年3月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并在同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2003年至2004年,他曾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学习。2007年9月,他破格晋升为教授,并在2010年和2012年分别获得黑龙江省青年学术骨干资助计划和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的支持。莫教授承担并完成了3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发表了9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6部和教材3部,授权发明专利9项,并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黑龙江省医学会技术创新奖。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知识驱动进化优化算法、动态优化算法、非平衡数据处理、先进控制策略设计及其在无线传感网络、布局/调度优化、电液伺服系统控制及设备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一系列成果。兼任中国仿真学会智能仿真优化与调度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大数据专委会委员;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八十余篇,获得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F5000论文各一篇;授权发明专利三项,软件著作权十项;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煤炭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科研奖励十项。